米飯知多少?

我們每日都會進食米飯,但對米飯又有多少的認識呢﹖讓我們透過這篇文章去認識米飯的種類吧!
米,指的是大米,從品種上可分為三大類:秈米、粳米、糯米。

秈米:長江以南一帶的水稻一般為秈稻,出產的米便是秈米。香港位於中國的南部,所以我們日常食用的大都是秈米。另外,香港人較熟識的泰國香米亦屬於秈米的一種。籼米顏色為半透明,外型呈長橢圓形或細長形,其味甘性溫,能夠溫中益氣,健脾止瀉。

粳米:長江以北一帶的水稻一般是粳稻,出產的米便是粳米。中國東北人一般以粳米為主要食糧。香港常見的粳米有東北大米、珍珠米和日本米。粳米顏色為白透明或半透明,米粒短而粗,且飽滿,煮熟後柔軟。粳米有補脾胃氣、養五臟、長肌肉、止煩止瀉、壯氣力的功效,更可入藥以作顧護腸胃,如瀉白散、白虎湯及竹葉石膏湯等,因方中有較多寒涼之藥,易敗壞胃氣,所以都會加粳米以護之。

糯米:是糯稻(水稻的粘性變種)種出來的米,可分為秈糯及粳糯。糯米色白不透明,質地較秈米及粳米黏稠,多用作製造糉子、湯圓、酒釀小食。糯米性溫味甘,有暖脾胃、止虛寒性的泄瀉、縮小便、收自汗的功效,但多食卻易壅塞經絡之氣,令身軟筋緩,或引發心悸及癰疽瘡癤腫痛。因此,有關節疼痛損傷、心臟血管疾患以及有皮膚瘡瘍的患者都要忌食糯米。糯米黏性重較難消化,小兒及消化不良的病人亦應避免多食。

我們日常食用的大米的結構由外至內主要分為稻穀、穀皮(米糠)、胚乳、胚芽。其中穀皮(米糠)有豐富的纖維,胚乳主要為澱粉質、而胚芽則是一粒米營養的精華所在。為了延長保質期、方便儲存及更為美觀,米商會在大米收割後進行加工精製,根據其精製程度可分為三大類:糙米、胚芽米、白米。

糙米:把大米最外面的一層稻殼去掉而剩下的米即為糙米,例如日本的玄米。《本草綱目》中記載:常食糙米,安和五臟,去病延年,潤澤容顏。由於糙米保留了纖維豐富的米糠層,較為堅硬,故也較為難消化,口感亦較差。

胚芽米:把大米去除稻穀及米糠層,剩下胚芽及胚乳即為胚芽米。米的最重要部就是胚芽,是一粒米的營養所在,亦是一粒米生命的所在。有胚芽的米,才是一粒 『活米』。

白米:大米的加工過程中經過精製碾磨,去除了稻穀、米糠及胚芽部份,只剩下胚乳部份便是白米。由於經過多重精磨,米粒大部份的營養價值及生命力已被磨掉,只是一粒『死米』。白米的大部份的營養雖然已被去掉,卻因其較佳的口感和外觀而成為了現今餐桌上的主流。
從米飯的營養價值考慮,建議日後大家可以少食精製過的白米,多選擇營養價值較高的糙米和胚芽米。